中國高速城市化帶來對學校的需求暴增。近十年來,新校園的建設席卷全國。隨著一批校園的建成、使用,快速建造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也逐漸暴露:嚴苛的設計規范和傳統的模式下,呈現僵化的行列式布局和單調的空間形態;建造周期短,預算有限導致建筑缺乏品質感。
本項目遵循新型教育理念,強調啟發與交流,引入開放鏈接型校園的概念,力求突破線性的、枯燥乏味的秩序化校園空間,在滿足體制內基本功能的基礎上,創造出多層次的開放鏈接型校園空間,激發學生創造力與求知欲,鼓勵互動與交流。
同時,本項目對校園的文化性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。建筑師關注地域與傳統文化,通過與空間類型、空間組織、層次、細節等相關的設計策略,來回應場地、氣候及地域文化中特有的集體記憶,營造富有文化性、場所感的情景式校園。更通過精細化設計,保證高品質的建造。
01
背景 / 策略
Background / Strategy
基地所處的滬寧新城地處無錫西北門戶,位于無錫一體兩翼的中心,滬寧城市發展軸線與錫澄宜產業發展軸線的交匯點。目標為發展成為以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,現代產業發展和旅游集散,居住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商業商務中心和區域旅游集散的第一門戶。
▲基地區域位置示意
基地位于無錫市惠山區前洲街道/城鐵惠山站區區域。東鄰洛洲路、南抵車站路、西接曙光路、北臨前進路。用地面積為52755㎡。在基地的東南方向為已建成的滬寧城鐵惠山站,規劃中的地鐵軌道交通線從附近通過。
▲基地周邊示意
基地西南側規劃有萬壽河濕地公園,具有較好的景觀資源。在公園東北角,緊鄰基地西側,有一塊公共設施用地,規劃中有一個社區文化中心。
▲總平面圖
基地周邊地塊均為居住用地,其中基地北側地塊為商住用地。周邊地塊的居住區未來會成為規劃學校的主要服務對象?;刈髠鹊貕K為預留的二期用地,面積為75076㎡,規劃建設30班初中、18班國際高中。
▲校園鳥瞰
作為無錫門戶區的新校園,項目希望能對新型校園做出有意義的探索,實踐,讓校園空間成為達成新教育愿景的載體,成為區域高品質校園的標桿,同時也是對未來教育模式的賦能與探索。
▲校園內景
項目希望探討的命題:
如何利用開放、可變的校園來適應新型教學模式?
如何用創新的建筑形式來回應傳統文脈?
如何保證高品質建造的完成度?
▲校園內景
設計策略:
·?打破舊的常規校園單一的空間功能劃分、排布,營造提供多種可能性的,多層次開放、鏈接的校園空間;
·?營造有場所感的情景式校園,將傳統的文脈、學園的文化氛圍賦予校園,增強空間的場所感和感染力;
·?通過精細化的細部設計,保證高格調、高完成度的表達,從而呈現高品質的校園空間。
▲校園內景
02
鏈接? /??立體 · 多路徑
Link / 3Dimension· Multipath
根據場地環境形成運動區、教學區、公共區三大功能組團。根據功能體塊,形成兩大規劃軸線。依托校園軸線,將校園進行整體串聯,打造集約型校園。
▲體塊/路徑生成示意
設計采用集約、復合的布局模式,整體布置清晰高效。校園主入口位于東側。場地西側布置常教學用房,北側為宿舍和食堂。南部布置運動場,中部東側緊靠運動場布置體育館和綜合樓。
▲體塊/路徑生細化示意
完成主要體量空間布局后,深化建筑單體布置,增加連廊和合班教室,形成院落空間,搭建開放鏈接型校園空間的框架。
▲連廊與建筑
由干受設計規范的限制,現有校園設計無法完全打破傳統的“連廊加教室”式的兵營模式。
▲多路徑空間
本案引入開放鏈接型校園的理念??臻g包含非封閉式的多功能校園空間,以滿足新型教育的需求:學生交流、社團活動、個性化教學等一系列靈活多樣的校園活動,促進學生主動式和多樣化學習。
▲核心空間/南北主軸
設計擴大主要沿教學樓外緣布置的二層室外連廊,形成活動平臺,把各教學樓、學生宿舍、食堂/綜合樓、體育館等進行串聯,中間又以斜插的走道連接,形成多路徑開放空間。
▲建筑間的庭院/小廣場
豐富、開放、立體、多路徑的校園公共核心空間成為南北主軸。校園公共室外空間如羽毛球場、小庭院、小廣場、大臺階、風雨操場等散布于主軸兩側,營造多樣的室外活動場地。
▲豐富的連廊空間
架空走廊采用平整的條形吊頂,形成視覺上連續平整的頂部,增強了架空空間的整體感與流暢感。連續的頂蓋也在無錫濕潤多雨的氣候中,保證了全天候的使用。
03
鏈接? /??內外 · 一體化
Link / Inside and Outside · Integration
設計將開放鏈接型校園空間的理念貫穿室內、室外。形成室內外一體的多層次鏈接型空間。
▲室內鏈接型公共空間形成示意圖
開放鏈接型校園空間可以是門廳空間、平臺空間、共享中庭空間;也可以與交通空間相結合,以拓寬的走廊、連廊等形式存在。
▲教學入口門廳
作為主要教學空間的教學樓,設計中注重空間的多樣性和靈活性。拓寬的走廊、連廊結合垂直交通(臺階)形成中庭??臻g類型盡可能豐富,以對應不同場景的需求。
▲教學樓中庭
通高的中庭、門廳和周圍不同高度的回廊、前廳結合,增加層次感。教室外直線形的走道間用斜插的走廊連接,增加空間的流動性和豐富性,激發交流互動。
▲綜合樓多功能臺階
教學樓中庭里,放大的臺階、回廊的木格柵、屋面采光天窗等設計元素的加入,增加了建筑空間的多樣性、趣味性,促進了樓層間的互動并激活周邊功能區域,獲得了功能的多樣性、靈活性。
04
文化性? /? 傳統?· 文脈
Culture / Tradition · Context
在新型的教育理念下,校園文化的營造具有重要的意義,包括物質環境的內容和括精神環境的內容。物理空間對于形成一個完善的、富有人文精神和場所精神的校園,有著重要的意義。
▲建筑造型
本設計以用現代技術、設計理念來詮釋傳統建筑、學院建筑為切入點,營造充滿人文氣息,富于文化性的校園。
▲建筑造型
設計力求創造性地繼承傳統,而不是簡單的模仿。延續傳統文脈,同時在適應現代技術、材料,以及使用要求的基礎上創新與發展,是一個一直在實踐中探索的課題。
▲立面細部
對傳統建筑的現代表達是多元而充滿差異化的。本設計以對傳統建筑形式的現代呈現為抓手,將傳統建筑的坡屋頂抽象、概括,結合功能,將建筑造型、立面收納和使用功能做一體化設計。
▲立面細部
并且,建筑師將這種表達精細化,通過對建筑細部的設計,用新技術、新材料來表現建筑所追求的形式特征。
▲細部設計/坡屋頂
同時,建筑師將無錫所處的大的地域建筑的特點,作為文脈和地域的表達特征。建筑造型設計追求輕、薄、透的效果,以此回應場地、氣候及地域建筑文化中特有的集體記憶。
▲建筑群的整體形象
另外,設計將傳統學院建筑常用的紅磚材料,作為主要的外立面元素,來賦予校園學院建筑的文化特質。
▲鏤空磚/虛與實的過度
為達到高品質建造的目標,建筑師把細部設計作為空間設計的重要部分,通過精細化設計來規避材料和施工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。
▲U型材收邊
比如,用可控的工業化型材-U型材收邊,來限定不可控的材料,讓普通的建筑材料有高格調、高完成度的表達,從而呈現高品質的校園空間。
05
技術圖紙
Technical Drawings
▲總平面圖
▲一層平面圖
▲二層平面圖
▲三層平面圖
▲四層平面圖
▲1-3#樓東立面圖
▲6#樓立面圖
▲1#樓剖面圖
▲1&2#樓剖面圖
▲6#樓剖面圖
項目名稱:無錫市匡園雙語學校
項目地點:江蘇省 無錫市 惠山區
建成時間:2021年6月
設計單位: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
設計團隊:創新設計中心 UDG中國 大家建筑工作室
施工圖:上海聯創 都市綜合設計研究院?建筑五部
結構團隊:上海聯創 結構三部
設備團隊:上海聯創 機電一部
景觀團隊:上海聯創 景觀設計部 創作一室/園建室
施工單位:華虹建筑安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、江蘇天威虎建筑裝飾有限公司、江蘇楷正建設有限公司
建筑攝影:MLEE建筑攝影工作室
本文來源于 UDG聯創,查看鏈接。文章內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其權利人所有,特來設計對其不享有任何知識產權,僅做學習交流之目的。若本文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爭議,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特來設計,以便特來設計迅速采取適當措施(刪除、澄清聲明等形式),以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