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可以度量的手段去實現不可量度的意境。
——路易斯·康(Louis Isadore Kahn)
城市的建筑化?建筑的城市化
城市綜合體在城市中的作用,類似于化學中的觸媒。它是由城市塑造的,反過來它又能夠對城市發展和建設產生影響。城市與建筑之間存在著滲透、延續和符合的一體化關系。
▲區位圖
項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區內,處于城西光華大道東側西部新城核心區,是成都市政府規劃的6大百億商圈之一,同時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商業網點總體布局的19個片區商業中心之一。
綜合體空間結構系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功能系統,其內部各功能之間具有互補促進效應。功能空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緊密聯系和多樣化布局,商務、休閑、服務、酒店功能混合布置,猶如一座城市縮影,成為一站式高度復合動態空間。
▲總平面圖
開放式形態?整體化設計
城市化的建筑,模糊了城市與建筑之間的界限,在建筑內部打造室外空間,形成一個開放式的TOD商務生態圈。沿著主要街道,蔓延出眾多支路,形成網狀結構。與周邊無縫對接的地鐵站、街角、醫院形成規劃序列,體現建筑所具有的開放性與整體性,進而影響帶動區域的發展,保證區域價值及形象的全面提升。
▲俯瞰圖
▲體塊生成分析圖
空間交錯并置?復雜形態聚合
本項目的公共空間邊界模糊化主要來源與兩個方面的原因:一是空間室內外滲透化,二是功能延續性的加強。多種不同空間體系的垂直疊加促使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相互交織,滲透。
通過中庭、內街、外廊、廣場等將不同的建筑空間聯系到一起,最終形成了更加復雜的形態聚合。在復合型商業街區內部,公眾有許多行為之間存在著關聯性,他們互相促進、激發,甚至互相依存。
▲三維流線分析
▲滲透性
▲剖面圖1
▲剖面圖2
▲連橋
聯系建筑體量的人形步道橋廊,將營造交往空間的獨特與生動,并提高可達性。路徑不再是線性的,而是在空間中交錯并置,運動的方向選擇是隨機的,不存在必然的某條流線。非線性的交通空間串聯起空間節點與立體式的公共空間,形成了公共空間網絡,造就了整體上的流動性。
通過項目用地東西向的流線貫通,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刺激街區人流聯動,落客區(建筑入口)與周邊環境實現本案“開放式商務中心”的初衷。城市空間與建筑內部空間的過渡上,充當了兩種空間體系的緩沖空間,優秀的外部空間設計更可以實現人流的引導以及空間的暗示,使得內、外空間發生互動,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。
▲落客區(建筑入口)
形塑建筑體塊?勾勒建筑肌理
為了消除建筑體塊規模對人的壓迫感,用加減的設計手法,塑造高低錯落,疏密有致的空間。多樣化的建筑語言減少了建筑的整體尺度,使人和環境之間有了更親密的感官互動。立面與空間形態體現出了建筑單體所具有的連續性與整體性,表現出了建筑單體具有的特性。
立面采用玻璃和鋁板作為主要材料,手法上通過體量的穿插與切割,形成了小體量的有機形態,進一步拉近了建筑與人的距離。在錯落的體量中,跳躍出不同肌理不同的體塊。每層大露臺的設計,打破傳統的單一造型,同時又不失于整體視覺效果上的統一形式。
▲一層平面圖
▲四層平面圖
在快速城市化的內在需求下,城市綜合體是建設高效節約型城市的途徑之一。合理引導城市綜合體的觸媒作用,更加能動地指導城市開發建設。流動的空間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今的城市建設,開放型商務中心是相當重要的空間,是構成城市的基本細胞。
項目信息:
項目名稱:成都昌鑫青羊萬和中心
地理位置:成都市青羊區
用地面積:25549.85平方米
建筑面積:127749.25平方米
項目業主:成都昌鑫置業有限公司
建筑設計:上海成執建筑設計有限公司
總建筑師:李杰
設計總監:曾慶華 劉巍
設計團隊:王小臣 于頌 夏淼
施工圖設計: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室內設計:四川省自由空間設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
景觀設計:重慶市華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
施工單位:成都建工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
設計時間:2016
竣工時間:2018
攝影團隊:三棱鏡建筑空間攝影
感謝前期概念方案團隊:嚴芳 姜超?池文俊 宋森
本文來源于網絡,文章內相關項目信息的知識產權歸其權利人所有,特來設計對其不享有任何知識產權,僅做學習交流之目的。若文章存在任何知識產權爭議,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特來設計,以便特來設計迅速采取適當措施(刪除、澄清聲明等形式),以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損失。